佛教词典

菩提道次第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Putidaocidilun

  佛教论书。又称《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于明建文四年(1402)著于西藏热振寺。共24卷。“广论”是与作者所著《菩提道次第略论》相区别而言。全论主要阐明三乘渐次修行之道,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三类,并论述止观的修持方法。该论依据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按“三士道”次第进行组织。谓在入道之前,应以亲近善知识,思维人身难得作为基础,然后循序渐进,入“三士道”的修行法门。“下士道”指脱离三恶趣、升入天善趣的法门。分为四大段:一思维人身无常,二思维三恶趣苦,三皈依三宝,四深信业果。“中士道”指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亦分四大段:一思维苦谛(三有生死过患),二思维集谛(烦恼及业流转次第),三思维十二有支(流转还灭道理),四思维解脱生死正道(戒定慧三学)。“上士道”指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的法门。此分二大段:一发大菩提心,二修菩萨行。在上士道之后,凡发大菩提心者如对密咒信仰爱好,也可以进修密乘。此论的止观修持方法,有三种要道:①出离心。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②菩提心。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证得无上菩提;③清净见。也称离“增益”、“损减”二边的“中道正见”,即既不执诸法实有自性,也不拨无(否认它的存在)所生所立的诸法,如实了知“诸法仗因缘而有,就有不乱的因果”,不堕“断边”、“常边”。

  宗喀巴作此论后,为使广为流传,又于永乐十三年(1415)于格登寺概括要义,撰成《菩提道次第略论》,将“道次第”以赞颂功德的形式,摄为四十五颂。后有很多人为此论作了摄颂(纲要性的颂文)。注疏主要有跋梭天王法幢的《硃注》,阿旺饶敦的《墨注》,妙音笑的《黄注》,扎底格什宝义成的《毗钵舍那注》。此四家注曾被汇集成上下两函合刊。但此论引有噶当派诸师语录,多系方言或古语,在四家注中多未详解,后有阿嘉永赞特录出解释,对学者帮助很大。另有阿旺多桑智幢、法贤、护教、扎迦等,依据论中所指示的“六加行法”编成仪轨修法,便于初学。

  此论在藏盛极一时。但汉地很少流传。直至1931年,法尊在拉萨从安东格什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后用三年时间在拉萨、仰光及重庆汉藏教理院陆续译成汉语。1935年冬初版刊行,近年又重新印行。(苏渊雷)

上篇:摩诃止观 下篇:菩提道灯论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

印观

(术语)手结印相,而观本尊于意也。印者身密,观者意...

一放一收

(杂语)一次把住,一次放行也。是为师家应学人机根之...

中有生缘

(杂语)欲界之胎卵二生,成中有之当有者,一依于倒心...

二种不乱记

【二种不乱记】 p0031   瑜伽八十八卷十页云:复次于...

前三三

(术语)无著禅师与文殊问答之语。...

无我我所

【无我我所】 p1064 瑜伽八十四卷八页云:若有生等苦法...

那伽犀那

(人名)Nāgasena,译曰龙军,天竺论师之名。饰宗记十...

僧伽胝

(衣服)又作僧伽致,僧伽鸱,僧伽知,僧伽胝Saṁghā...

仰覆世界

(界名)华严经说种种之世界,中有仰世界,有覆世界。...

毗诃罗莎弭

(杂名)Vihārasvāmin,译曰寺主。造寺之人也。求法...

腻手捉饮器戒释名

亦名:不污手捉食器戒释名、污手捉食器戒释名 子题:恶...

巨磨

【巨磨】   此方翻为牛粪中生华。...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大藏经】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大藏经】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传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经】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将「自我」减轻消灭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问: 请问法师,俗家弟子若欲行日中一食,该注意哪些事...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往生不是把佛号念好,而是要心不颠倒

我们学佛,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学佛,有所谓黄金十年,成...

如何得到佛法的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