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道宣(596~667)

【中国大百科全书】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Daojun

  唐代僧人。律宗创始人,佛教史学家。俗姓钱。原籍丹徒(今属江苏),一说长城(治所在今浙江长兴)。15岁入长安日严寺依智頵律师受业,16岁落发。20岁在大禅定寺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并随之学律10年,听其讲《四分律》40遍,奠定其律学基础。武德七年(624)从智頵入居崇义寺,同年往终南山居仿掌谷习定,同时整理他十余年学律心得。武德九年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3卷(今作12卷),阐发他律学开宗的见解。贞观元年(627)撰《四分律拾昆尼义钞》3卷(今作6卷)。贞观四年外出参学,广求诸律异传,曾到魏郡访法砺律师,请决疑滞。贞观九年撰《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1卷,疏2卷。后又撰《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1卷,疏3卷。十六年仍入终南山居丰德寺,与孙思邈为林下之交。十九年撰成《比丘尼钞》3卷(今作6卷)。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加玄奘译场,负责润文。乾封二年(667)二月,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依他所制仪规为诸州大德20 余人授具足戒。他平生精持戒律,盛名远播西域。唐、宋二代,分别追加谥号澄照律师和法慧大师。

  他的学说在当时风靡整个佛教界,以后所有律家,几乎都以他的著作为标准。为他的《行事钞》作解记之作,在唐宋两代多至60余家。其学识受当时唯识学影响,主张以受戒时熏成的善种子为戒体,称为圆教戒体说,又以五种理由证明《四分律》能通于大乘。他的心识体说,将佛说的一切教法判为3种:①小乘。观事生灭是性空教;②小菩萨行。观事是空,是相空教;③大菩萨行。观事是心意言分别,是唯识圆教。他所阐述的宗旨是第三种。他还将佛一切教授判为化行二教,属于教理方面的大小乘经论称为化教,属于行持方面的戒律典籍称为行教。由于他主张四分圆融三学,并以大乘三聚净戒为律学的归宿,适应大乘佛教兴盛的机运,故南山一宗得以盛行流传。中国僧尼至今仍以道宣律学为行持楷则。

  著作甚多,据《宋高僧传》卷十四载共有220余卷。其中除上述律学著作外,尚有《续高僧传》30卷、《释迦方志》 2卷、《集古今佛道论衡》4卷、《大唐内典录》10卷、《广弘明集》30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一名《东夏三宝感通记》)3卷、《释迦氏谱》(一名《释迦略谱》)1卷等。

上篇:道生(?~434) 下篇:道元(Dogen 1200~1253)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

僧伽阿难

梵名 Sajghānanda。意译作众喜。即求那跋摩(梵 Guna...

染界

(界名)谓娑婆世界,以染污之事多故也。四教仪集解下...

法我

二我之一。指于如幻假有之法上生起实有之妄执。又作法...

难拏

(物名)Daṇda,同于檀拏。阎魔王之印也。...

羯磨疏诸说戒法篇第五

亦名:诸说戒法篇、说戒法篇 羯磨疏·诸说戒法篇:“诸...

方所

【方所】 p0375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方所?谓色蕴...

自性冥谛

(术语)数论二十五谛之一。冥诸者自性之异名。...

子元

(?~1166)宋代僧。白莲宗之创始者。平江昆山(江苏...

波吒厘子城

波吒厘子,梵名 Pātaliputra,巴利名 Pātaliputta。...

诤有三种,谓贪、瞋、癡。由依止贪瞋癡故,执持刀杖兴...

八敬法列相及敬之次第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列名中,初百岁尼礼初夏僧;二...

通达位

【通达位】 通达真如之位,又作见道位,为唯识宗所立五...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第...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如是...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悭心难舍

古时候有个须和多国,国王名叫萨多浮。一日国王出外游...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系缘净土之境,往生安养之国

我们念这句佛号念得非常亲切,因为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

如何才能有好人缘

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如何,即是...

这世上谁能靠得住

亲人能靠得住? 兄弟姊妹之间为争夺遗产反目成仇,打...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