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境行果(sthana-carya-phala)

【中国大百科全书】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Jingxingguo

  佛教术语。境,指佛教徒修行所应分别观察的诸法境界,包括佛教所讲的三科、五位、百法、四谛、十二因缘等世出世法。行,指修行,即对上述诸法境界分别观察其孰善孰恶,应断应修,进行闻思修,断除烦恼,求证圣果的思想行为。可分为有漏行、无漏行两类。无漏行中又可分声闻行、缘觉行、菩萨行三种。由于行的不同,所得的果报亦各异。果,指修行断烦恼所得的果报,修有漏善行,感人天妙果;修无漏行,得无漏圣果。此中可分 “分果”和“满果”两种。分果即断一分烦恼,得一分果。如修声闻行有四果之分,修菩萨行有十地之别。满果则修声闻行最终得阿罗汉果,修缘觉行最终得独觉果,修菩萨行最终得大觉果。由于各宗派各经论的主张不同,对于境行果的解释也各有差别。如法相宗主张对一切法分别观察其三性有体无体、有为无为等为境;对于已知境法习闻思修三慧、修五重唯识观为行,修无漏行永断诸障,得大菩提为果。又对《唯识三十颂》的分科,以前二十五颂为境,中四颂为行,末一颂为果。《大乘起信论幽赞》则主张一心、三大(体大、相大、用大)为境,四信(信根本真如、信佛、信法、信僧)、五行(施、戒、忍、进、止观)为行,以分果(随分觉,即随去一分染迷得一分净觉)、满果(究竟果,成佛)为果。(刘明渊)

上篇:戒(sila) 下篇:空(sunya)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

四假

(名数)三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

庵罗卫园

(地名)Āmrapāli,又名Āmrāvati,玄应音义二十二...

弘充

南北朝之学僧。甘肃凉州武威人。少壮即通达老庄之学,...

瞋恚盖

云何瞋恚盖?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欲为扰恼。...

背念

(术语)厌背生死安住于涅槃之念也。瑜伽论记六下曰:...

郁郁黄花

南朝道生法师(?~434)主张无情亦有佛性,曾以草木阐...

不可思议解脱经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

五钴金刚杵

(物名)又作五智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略之...

内证

梵语 pratyātmādhigama。又作自内证。即自己内心所体...

具念

【具念】 p0823   瑜伽十八卷二页云:云何具念?谓依...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极乐世界,为观自在菩...

女病

(譬喻)女色害人,故以病譬之。智度论十四曰:众病之...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发意受慧品...

娑婆世界的安乐夹杂着毒药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

常行堪忍者,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有多喜乐

世人都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可...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

不念弥陀更念谁

念佛一法具有这么大的利益,阿弥陀佛以他的同体大慈悲...

清朝陆安人往生的案例

清朝陆岫梅,六品官吴昌濂的妻子,江苏苏州人。一生乐...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临终助念应以何心态来念佛

问: 在为临终人助念过程中,应当持什么样的心态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