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

【中国大百科全书】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佛教,属巴利语系,亦即南传的上座部佛教,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在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中国汉文大藏经中关于北传小乘的经律、论三藏都有比较完备的译本。高僧法显曾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抄写经律,但所携回译出的《杂阿含经》原本是否为巴利语已不可考。南朝齐永明七年(489)译出的《善见律毗婆沙》和梁天监十四年(515)译出的《解脱道论》则出于南传。中国律宗奉行的法藏部《四分律》也和南传同一系统。律宗解释律义即常引《善见律毗婆沙》之说。中国出家尼众的得戒最初也由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十余人前来传授。故汉地戒律与南传有很深渊源。在教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内容。在南传三藏中《小部》的《本行藏》即集录各种波罗蜜行的事迹,承认佛道不与声闻道共,为大乘理论之先河。尤其主张“心性本净,为客尘染”的思想,也符合南天竺一乘宗的“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的初期禅宗根本思想。近代研究发现,达摩的壁观,可能与南传定学从地遍处入手应用地色曼荼罗有关。由此可见,南传巴利语系佛教与汉传大乘佛教具有深厚错综的关系。

  南传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征的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最初未立塔寺,经典亦只口耳相传。约在11世纪前后,因战事波及,人员逃散,佛教也随之消失。战事平息后,佛教由勐润(今泰国清边一带)经缅甸景栋传入西双版纳,并随之传入泰润文书写的佛经。这就是现在傣族地区的润派佛教。此外,另有缅甸摆庄派佛教传入德宏州等地。至南宋景炎二年(1277)傣文创制后始有刻写贝叶经文。明隆庆三年(1569),缅甸金莲公主嫁与第十九代宣慰使刀应勐时,缅甸国王派僧团携三藏典籍及佛像随来传教。最初在景洪地区兴建大批塔寺,不久缅僧又将佛教传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尔后上座部佛教就盛行于这些地区的傣族中。

  经典内容和南传巴利语系三藏相同,但编次稍有差别。三藏典籍有巴利语的傣语译音本及注释本和部分重要经典的傣语译本,还有大量的傣族、布朗族的著述,除经典注释外,还有天文、历算、医药、历史、诗歌、传说及佛经故事等。

  现在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按其名称可分为润、摆庄、多列、左祗四派、又可细分为八个支派。傣族男童达到入学年龄必须出家为僧,在寺院中学习文化知识,接近成年时再还俗。个别被认为优秀的,可继续留寺深造,并按僧阶逐步升为正式僧侣。僧阶大体可分帕(沙弥)、都(比丘)、祜巴(都统长老)、沙密(沙门统长老)、僧伽罗阇(僧王、僧主长老,这一僧阶长期来虚职无人)、帕召祜(阐教长老)、松迪(僧正长老)、松迪阿伽摩尼(大僧正长老)等八级。或在帕之前增帕诺(行童)一级,在都之后增都龙(僧都)一级则为十级。自五级以上晋升十分严格,最后两级在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只分别授与傣族和布朗族各一个,成为地区最高宗教领袖。(赵朴初)

上篇:即身成佛 下篇:佛事仪式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大百科全书

法相辞典

【法相辞典】 民国佛教学人朱芾煌编。朱芾煌四川江津人...

分别记

【分别记】 p0384 佛地经论六卷十五页云:分别记者:如...

黄檗

(人名)唐断际禅师希运,幼于福州黄檗山出家,后参江...

寿建立

【寿建立】 p1270 瑜伽四卷四页云:寿建立者:谓赡部洲...

谭婆

【谭婆】   此云食狗肉人。...

(异类)梵语薜荔多Preta,旧译饿鬼。新译鬼。名义集二...

俱舍

(术语)Kośa,又作句舍。译曰藏,鞘,茧。包含摄持之...

阿修罗

(异类)Asura,又作阿须罗。旧称阿修罗,阿须伦,阿苏...

一切烦恼永离系

【一切烦恼永离系】 p0011   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一...

蕴界处差别

由此所说差别道理,余无量门可类观察。复次蕴界处差别...

夜他跋

【夜他跋】   秦言实。大品夜字门,入诸法如实不生故...

客山

(杂名)对于主山而言,虚堂显孝录曰:为甚么,客山高...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 那时候,枪杀、乱...

怎样求得平安

同样是拜佛,许多人的目的,并不尽同;有的求福,有的...

七天报恩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欢迎大家来道场白华庵听法,...

病苦后重生的感悟

提起学佛我真是好惭愧,皈依很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真...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

「信」字,德之端也

信,德之端也。 人言为信,这是一个会意字,即只要是人...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比丘(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

感谢嫉妒者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