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别理随缘

【中国佛教】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别理随缘,又称但理随缘,或一理随缘,是阐释天台四教中别教所显的真如也有随缘义,是天台宗山家一派的学说。

  随缘义本来出于贤首宗唐法藏的《大乘起信论疏》,但是在天台宗唐代湛然的著述中也曾多次引用过。如他在《止观大意》中说:“随缘不变故为性,不变随缘故为心。”又《金刚錍》中也说:“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

  后来宋知礼中兴台教,尝著《十不二门指要钞》,认为随缘义通于圆别两教,不仅圆教有随缘义,别教也有随缘义。别教实际具有随缘和不随缘二义,因此建立了别理随缘的理论。他指出湛然的著述中,对于别理随缘虽未明显说出,却已备有其义。并以天台宗立义与贤首宗相衡量,证明贤首宗的随缘义只相当于台宗别教。

  知礼确定圆别二教随缘义的差别,在于体用相即与否。他提出必须体用不二,全用即体,才能算是相即。如果单说真如随缘,不谈理具,也仍然不是相即。根据这个意义,可以分析出:一、九法界即佛法界,是圆教义;离九法界说佛法界,是别教义。因此,圆教是体具随缘,修与性体用恒同,修中九法界即性中九法界;别教是但理随缘,九法界不是性具,只随缘起,佛法界但理不即九法界。二、圆教无明与法性体同,全体随缘,随缘事即不变性,障既即德,不须断除;别教无明与法性体异,但中之理能随染缘作九界法,是由于无明的作用,无明惑性定能为障,必须破九法界,显佛法界但理。三、圆教谈理具诸法,方名无作;别教只谈一理随缘变造诸法,不成无作。四、圆教所说的不变是以理具三千为当体体,随缘是以事造三千为当体体,同以一念妄心为所依体;不变是以性具三千、相相宛然为相,随缘是以真如无明互相熏习成染净二用为相。别教所说的不变是以真如一性、如来藏理为当体体,无明差别为所依体,随缘则以无明差别为当体体,如来藏理为所依体;不变是以一理无差为相,随缘是以无明差别为相(见《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及《详解》卷三)。

  知礼认为如果不谈体具,不论随缘与不随缘,都只是依据带方便义的一面,都属于别教。关于别教双具随缘与不随缘二义,知礼更引据智顗《法华经玄义》卷二下的解释,别教或说法性生一切法,是说法性随无明缘生九界法,乃是随缘义;或说黎耶生一切法,则是直说无明生法,不说真如随缘,乃是不随缘义。他指明不随缘与“凝然”义同,贤首宗以随缘与凝然二理简别性相二宗和终分二教,在天台宗则同属于别教。他又说到随缘和不变的关系:不变未必随缘,随缘必有不变。因为随缘是真如性随缘,如果在随缘时改变,就不能称为“性”了(见《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二、三)。

  至于湛然引用贤首宗随缘义的本意,不只是用了随缘义阐释圆教,还多次用以阐释别教。知礼曾从他的著述中指出了显著的几点:一、湛然在《法华经文句记》卷一里,曾经说到别教但理也是“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如果别理不随缘,怎能造一切法?二、湛然在同卷里,又说到别教 “真如在迷,能生九界”,真如即是生法之本,怎能说不随缘呢?三、湛然在《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里,曾经以“如来藏为善不善因”解释“别教根尘一念为迷解本”,既然以随无明缘作九法界为迷,以随师教作佛法界为解,就说明了别教有随缘义。此外还举出了其他的依据。

  知礼对于贤首宗法藏的立义,认为是一理随缘作差别法。一理即真如清净是能随,九法界差别是所随;差别是无明的相状,淳一则是真如的相状。这样,随缘时,即一性与无明合时,就有差别;不随缘时,即真如守于自性、未涉及缘起诸法时,就没有差别。既然真妄和合才能随缘,就类似二物相会。如果断了无明,也就灭了九法界,只有一性,就不是体用不二的相即义。虽然贤首宗也曾谈到不变与随缘相即,但是由于所立佛果唯一真如,必须破九法界差别才能归佛法界一性,因此只有即名而无即义。至于天台宗所明圆教的随缘义,三千理体随缘起三千事用,体即不变,用即随缘,全体起用,只一三千;不随缘时,理具诸法,即理中自有立一切法义,因而三千宛尔。既然除无明有差别,就是差别法与体不二的相即义。他根据贤首宗不谈理具诸法,不能法法宛尔,把贤首宗的随缘义判为只齐天台别教。

  知礼立别理随缘义,当时台宗诸师多不同意。后人把知礼这一学派称为山家,而把他的反对论者称为山外。山外反对论者,先有继齐作《随缘指滥》提出非难,认为不变随缘是圆教理,别理岂有随缘。知礼曾作《别理随缘二十问》,反问继齐。其后元颖作《随缘征决》,以代继齐答二十问,并批破知礼立义。又智圆曾经写了一封长信,邀请子玄同破,子玄因作《随缘扑》以助继齐、元颖,意图扑灭别理随缘之义。当时仁岳在知礼座下,综合继齐、元颖、子玄难意,作《别理随缘十门析难书》,广加析破,扶成师义。仁岳初承师说,后复背宗,善月《台宗十类因革论》评为虽曾及门而不达深旨,认为《十门析难书》中乖于道理、谬于是非者颇多。可度《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也说《十门析难书》有未尽之处。此外还有可观,他虽宗四明,但却认为别理随缘所依据的文义只是“生法”而不是随缘。善月《因革论》说他“出入彼此,惑于他家之说,故信之不及”。并指明“别圆生法必由真如变造而得,未有不本随缘而自生法者”。可度《指要钞详解》也说知礼的本意是由于随缘才能生法,并非直接以生法为随缘。山家继起发扬知礼学说的,除善月、可度外,还有法登等。他们认为知礼的别理随缘义是中兴一家圆顿之教,一方面分清了别圆二教同诠真如变造的权实差别,一方面判明了贤首宗的随缘义只齐天台别教。 (禹振声)

上篇:性具 下篇:看话禅、默照禅
佛教词典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中国佛教

拔业因种心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五,缘觉之住心也。业者...

缘无觉

【缘无觉】 p1301 瑜伽六卷六页云:复有难言:若过去未...

析空观

指分析诸法而入空之观法。与“体空观”相对称。又作析...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大日...

随烦恼

由烦恼心所衍生出来的心理状态。随即衍生、滋生的意思...

十一净

乃地前至地上菩萨所具之十一种净。即:(一)种性净,菩...

自性见

(杂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身上以何为见?是眼...

党理不党情

禅林用语。原谓基于道理,而不从人情;引申为依法而忘...

卖峭

(杂语)以物高卖也。虚堂延福录七曰:释迦老子,一生...

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 一、贪,贪爱五欲; 二、...

八智

(名数)证欲界四谛之智,谓之四法智,证上二界四谛之...

道法智

(术语)观道谛而得之智,又,断迷于道谛之见惑之智也...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大藏经】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转法轮品第一 如...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西有沙门蕅益智...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后汉月...

斌宗法师《传授在家菩萨戒开示》

前言 这次贵社社长德钦法师,暨李炳南老居士等,发心...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

舍得的三种层次

对舍得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舍得舍得,...

往生极乐是靠超度去还是自己信愿念佛去

问: 弟子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

精诚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双亡后,更是抛家散财...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

可怜那条被钓的鱼,也别忘了慈悲钓鱼的人

我是一个嗔心比较重的人,平时各种看不惯别人的不文明...